首页 数码 都别活:升级款比旧款便宜近1000!某999元耳机标配499元古河铜线

都别活:升级款比旧款便宜近1000!某999元耳机标配499元古河铜线

飞傲近日推出了一款999元的高端动圈耳机新品FD15,用于取代4年前发布的曾售价1998元的经典型号FD5。

虽是全面升级,但价格却只是前作的腰斩水平,如此严重违背常理,击穿性价比的玩法,大有一种谁都别活的气势。

值得一提的是,此次飞傲不只在声学结构和振膜材料上进行了优化,连同耳机线也有大幅升级,具体是标配了一条零售价近500元的单极22AWG、480芯的日本原厂古河单晶铜和单晶铜镀银混编耳机线。

从发烧友的角度来说,千元内如果有耳机能标配大牌高品质线材,那剁手欲也会直线上升。而纵观整个有线耳机市场,能提供如此配置的产品也一直是凤毛麟角。

所以,可能也因此,它成了最近发布的日本VGP2024 SUMMER评审员们高票选择的2万到3万日元之间的金赏耳机。

FD15有黑、银两个颜色。上图左是其黑色版本,釉面质感,右侧是四年前的FD5。

两者都是316L不锈钢外壳,单侧耳机(摘下耳套)都10g左右,但实际称重,FD15还是更重点。推测是跟内部扩增的磁体有关。

后得知,FD15的磁铁体积比前作增加了约69.5%。按说会有利于动态。

FD15的动圈单元用上了铝镁合金球顶+W型振膜DLC独立悬边,而之前这个DLC是被作为球顶助力中高音解析的。

搭载的纯金属铝镁合金球顶振膜也让FD15的透明度有了让人更多的期待值。

振膜尺寸这次也有升级,由FD5时期的12mm进化到现如今的13.8mm,声学换能面积增大约40%,理论上会有更胜的气势和规模感。

更简约化的设计,没了FD5时期的乐器感,但实物颜值仍称得上精美。

中间凸起的流线型结构,实际对应的是腔体内部的飞傲“F.T.B.S特斯拉阀低频加载声学专利技术”,据悉这也是受益于高精度粉末冶金工艺,工程师才得以在耳机后腔部分形成特定计算的支流长度、角度和数量,并最终实现契合声学设计的特斯拉阀流体结构,强化低频下潜。

更隐秘的泄压孔。

FD15顶端的飞傲Logo似有微调,字迹看着顺眼不少。而以往的Logo就比较木讷,美术生受不了。

遗憾的是,漂亮的外观设计下,品牌意识和传承仍不到位。

它明明可以在某个地方加上“型号名”,但找遍全身也没有。这降低了它的“商品”完成度,同时也对飞傲老粉或耳机收藏家不太友好。希望予以重视。

和前作FD5一样,有“导管”调音功能。

共两对,管身分别套有“红”、“黑”色胶环。

其中,红环的低频更饱满些,声音也暖一点;黑环就更通透些,低频存在感较小。

不同于FD5不论咋换导管,低频都较多的特点,FD15由于低频收敛不少,故更换导管的听感差异会更明显。

低频方面,新品的质感和清晰度相对会更突出,但氛围感可能对低音党来说,会偏少。

FD15的线材采用MMCX可换线结构,并用了稳定性更好的膨胀插针,与之对应的母座接口看着也更牢靠。

对比之下,不论实际插拔体验,还是视觉观感,4年前的FD5在这方面做得都不够好。

体验上,FD15的线材一旦插入母座,就会听到惬意的“啪嗒”声。只是拔出时,有时并不一定轻松,此时要用到附送的金属“拔线器”。

我是最后才发现飞傲送了拔线辅助工具,这导致了我在文末所述的大量插拔实验环节手指的剧痛。

当然,加剧痛苦的主要还是线材末端的直插旋锁式插头,它那貌似很棒的“旋转+锁定”设计,一旦被不小心拧紧,想凭借“指力”给它拆卸?那难度简直堪比登天。因为插头端子完全光滑,手指是捏不住的,继而也无法转动上部分的壳。

所以,拆卸式设计虽好,但日常使用还是切忌“完全拧紧”。

FD15的腔体设计,有三个细节是基于FD5的优化,这使得它的入耳稳定性和舒适感都更好。不过,FD5的佩戴体验也很不错,至少我是找不到真正意义上的毛病。

上图可见两者导管的滤网有点区别。

线材较粗,故耳挂也跟着粗,这多少影响了挂耳时,线身与耳部的“贴附性”,有时它会从耳后偏移出来,若发生此情况,你需要对耳挂的形状进行指压式微调。

FD15这条古河耳机线,粗度似乎是千元内NO1,甚至比FD5的配线也再粗点,质地也更硬一点。

音质:

参考对比:水月雨KATO、索尼IER-Z1R、飞傲FD5、天使吉米氧气

前端:飞傲M11 PLUS ESS、索尼ZX706

默认安装的导管是黑环(增加高频)、耳套为通体深灰(似乎是低频走向)。 总计附送了5种耳套,除惰性海绵套,其余都能比较明显的改变音色。

需要特别指出的是,飞傲官方对FD15耳套的介绍有问题,不论官网还是天猫店铺都没能完全正确的描述好它们。另外,在附送的耳套里,我只见到一种白色套,其余都是暗色。可官方图片却展示了两种白色套。希望尽快纠正。

默认配置下,FD15低音不太饱满,下潜不算精彩,只提供了合理的下盘量感氛围。声音的能量似乎更多聚在了“中音区”,有种从中音向外发散的自然和稳健感。这与FD15那种两头翘的听感明显不同。

至于低频和高频的延展,我觉得相对中音区的凝聚和扎实,此时确实不太出彩。

当然,即便如此,也仍能听出它千元级产品该有的高素质。

后经过大概两小时的折腾,包括换线、换耳套、换前端和在不同音乐、不同音量下的感受。

最终基本摸清了飞傲对FD15的设计思路。

首先简单参考下频响曲线:

这是新品飞傲FD15的曲线。上图红环导管对应低频增强,下图对应高频增强。

看得出来,两个导管中、低频逼近完全一致,但黑环导管的曲线从3kHz到8kHz有个整体性的平均约1到2dB的轻微浮起 。

实际感知。

红环导管下,低频更饱满,力度和下潜都很不错。全频似乎也更舒展、自然。不过20Hz到60Hz的能量似乎是稍弱了一点,听感上,我觉得源自低频最深处的压迫力(爽感)少了的一点感觉。

黑环导管下,低频力度和量感会更为克制,相对更突出质感。这使得中音区清晰度更高,距离更近,且形态更真实饱满。此时声场的前后左右上下都不错,尤其纵深的乐器定位有上佳表现。只是,流行味道在某些时候不太如红管。

需注意,虽说黑环是高频增强,但实际仍受制于耳套。如选择小孔径耳套,则可能降低高音量感。所以,要想感受“铝镁合金球顶振膜”的威力,更推荐使用大孔径耳套。

截至发稿日,我个人更欣赏红环导管+宽孔径耳套的组合,此时两端延伸和中音形态都能较好的兼顾。

当然也不排除未来会改变想法。毕竟它耳套种类实在是多,而且耳机这东西的味道也受前端器材风格的影响。

(评测写完第二天就改变了想法:它的两个导管低音量感都足够,但出于对“铝镁合金球顶”威力的好奇,我还是回归了黑环导管,此时搭配宽口径耳套,横向声场有真正打动到我。)

嗯,这是旧型号飞傲FD5的曲线。

俩耳机曲线对比,大致能看出新品FD15的三个频段都要比FD5更自然:

首先,FD15的低音量感不再像FD5那般强势,能量被合理的稀释了些,覆盖范围也被限制在了200Hz以内;

其次,200Hz到1000Hz更趋于平直,人声和中频器乐形态按说也会更自然;

最后,2500Hz以上高音,没了曾经略显强势的5k峰,整体呈阶梯状衰减,看着要比FD5更平滑,这理应会换来更为自然的刺激感也更少的高频。

小结,FD15告别了飞傲曾经追求的低频冲击和高频穿透的双重感官刺激,回到了一个更趋于理性的,诉求中正感的科学悦耳路线上来。

→HIFI硬素质层面,受益于腔体声学设计和线材音色特性,FD15的声音密度很可能是1000元价位内的NO1,而声场的完整性和广度也可以说是该价位内数一数二的级别。

对比环节,其动态和密度都明显超越了天使吉米氧气和水月雨KATO。人声厚实度甚至超越了比它贵不少的达音科隼ultra和天使吉米origin。

由于灵敏度也非常高(超出110dB),这使得它即便在小推力前端下,也能获得颇具震慑力的,动态起伏也较大的音质。

→听感层面:随着音量增大,规模感也会显著增大,整体气势也因此变得较为惊人,潜力不容小视。此外,它还有着润泽、纯净的线条,且很难在响度增大后变粗糙。

男声音色和之前该品牌推出的更低价位的JD7一样,厚实度理想,韵味浓郁,但这次润泽性更高了;女声韵味也同样很好,既真实又润泽,且无齿音困扰。整体声音亮度适中,信息量有“比较重”的感觉,在某些播放器、某些音乐下,可能会有非常“音响”感的效果。

人声部分,FD15比FD5有了较大的提升,FD5面对较复杂编制的音乐时,中频会有种乱的感觉,也有些被挤压的结像偏小偏薄的问题,而FD15就不会这样,配乐再丰富,人声都是饱满,自然的,密度很高,柔和感也没问题。这是进步。

高频风格相对FD5变化也比较大,这跟线材和铝镁合金球顶振膜都有关系,FD5的高频就是明晃晃的亮丽,有很爽的往左右两端飞窜的听感,但并不善于定位,FD15在这部分能量收敛了些,泛音亮度下降,凝聚性增强,场景的深度和高度出来了。

不过,横向声场并没有进步,甚至还有点倒退。事实上,这也是对比竞品时察觉到的,它做足了声音的密度和动态,能匀给空气感的力气就少了。

→瑕疵?

FD15三频的“音色完成度”都挺棒,但细究瑕疵,偶尔也能察觉。

中频:男、女声都能以音响级效果给人以饱满、清晰的真实感。瑕疵难觅。

高频:有超出千元级水平的凝聚和定位感,但瞬态稍稍弱了点,推测是线材与单元匹配的风格所致。

低频:较饱满,较深邃,略少了点迅疾的回弹,人声和低频之间的距离,或是说中下盘的垂直空间似乎还可以再精进。

FD15有着很牛的全频密度,优良的平衡性和稳健感,润泽性也很好,但听感上,因上述两个频段的微瑕,缺失了点基于“瞬态”的亮丽和鲜活。对镲片、小提琴空气感的表现不会很出彩,但演绎鼓声、大提琴、人声基频段这些倒是韵味挺足,甚至可以做到类似两三千元耳机那种如临其境的效果。

鉴于此,我进行了下面这些折腾:

①、换线。将FD5和FD15标配的线彼此互换。

换上单晶铜镀银线后的FD15(基于默认导管和耳套),低频厚度和高频延展明显增强,横向声场和高频亮度也有了适度提升。此时流行乐感近乎于完胜古河单晶铜与单晶铜镀银混编线,但略显可惜的是,此时FD15的透明度、凝聚性、定位感又略逊于原配线下的它。

换上古河线的FD5,低频量感有了些许收敛,全频更显“精致”,凝聚性和通透性比标配线下的它更好,而整体韵味的变化也让它变得更稳重了些,也更容易明确乐器的“定位”。

②、换导管、换耳套。

原配线下,换上红环导管的FD15(耳套也换为均衡)听着比黑环的低音更饱满,但60Hz频点的压迫力似乎还不太够。当然,不特别追求低频深度压迫力的,可能觉得这无所谓。

再就是,换导管后,人声位置略微远了点,而之前是比较近的,并有着更为饱满、明晰的口型。

受益于耳套孔径的变大,高频泛音也比之前多了点。延展出来了些。高音的密度,润泽感和精确性都很理想。

折腾许久后,感觉FD5更擅长的还是从低音到高音的坚实感和力道,而极低频的威力和极高频的延伸也确实是它相对薄弱的地方。

③、线材品质探究。

FD15的古河线也可以完美接入索尼IER-Z1R。试了下声音,“透明度”比原线提升明显。原本瞬态平庸,量感略肥的低音变得极快速而清晰;中、高音听着也要比IER-Z1R原线更晶莹亮丽,泛音一下子多了不少。考虑到我接的播放器是ZX706,并不是非常顶级的播放器,却能出现这么“透明”的声音,我眼泪都快流出来了。其实前几年也没少给IER-Z1R换线,但没有遇到“透明度”这么高,女声也这么毒的。这次开了眼。在此,我也推荐喜欢解析,不追求低音厚度的烧友搞下这条线。大不了买个FD15。

可惜的是,这条线无法接入IE900,两者接口设计不匹配。

补充:听了一夜的IER-Z1R+FD15古河线,最终还是放弃了,原因是“瞬态”过强,低音氛围和高频泛音都有被稀释的感觉,各频段太过于干净,导致密度和韵味相对原线损失挺多,给人一种不真实的感觉。甚至因为整体太纯净,太快,有生理性的心慌。换回原线,是相对闷糊了点,但这却更贴近真实。起码厚度、密度又回来了。

有趣的是,FD15配这条线,就不会像IER-Z1R那么“透”。所以究其原因,还是腔体内的声学设计决定最终的味道吧……

值得一提的是,FD15配这条线,密度和厚度简直可以说是秒杀索尼IER-Z1R加这条线的。声音真实感和权威感都令人振奋。

④、不同前端下的FD15声音也不太一样,它对前端味道的反馈之敏锐,也是我没想到的。这个我就不多赘述了。

综上,2024年千元内新王诞生,而FD15也会出现在“音声指南”专栏2024下半年耳机半年鉴文章里。

版权声明:本文转载于网络,版权归作者所有,如果侵权,请联系本站编辑删除

关于作者: 头条共创

热门文章

发表回复

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。 必填项已用 * 标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