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5年开年最魔幻的商战大戏,当属海尔砸18亿美元买下“汽车之家”——一家卖冰箱洗衣机的,突然成了汽车网站的老板?这操作让网友直呼:“看不懂,但大受震撼!”
汽车之家:从“顶流”到“烫手山芋”
汽车之家曾是车圈“扛把子”,2005年靠专业测评和车主论坛起家,买车前必刷它的口碑榜,巅峰时市值超50亿美元。但自从2016年被平安收购后,画风突变:广告多到像“弹幕”,专业内容被短视频吊打,用户流失20%,净利润连年暴跌。2024年第三季度,媒体收入直接缩水31.7%,员工跑了上千人,连平安都扛不住甩锅了。
海尔的算盘:不造车,但要做“车家互联”
海尔买汽车之家,可不是为了造车(人家早就说过“不碰整车”),而是看中它的1.2亿用户和行业数据。这些年海尔在汽车圈早有布局:
– 二手车生意:旗下“卡泰驰”开了40多家高端二手车店,还上榜全国百强经销商;
– 充电桩业务:悄悄铺开充电网络,想蹭新能源风口;
– 智能家居联动:幻想用冰箱控制汽车空调,用车载系统预约家电维修,搞“人-车-家”一条龙服务。
说白了,海尔想用汽车之家的流量和数据,把家电、汽车、物联网串成一张网,打造“智慧生活全家桶”。
平安为啥甩卖?8年“婚姻”一地鸡毛
2016年平安花16亿美元买下汽车之家,本想靠它给自家车险、银行贷款引流,结果“汽车+金融”的算盘打不响。汽车之家沦为平安的“流量工具”,内容质量下滑,用户用脚投票。2024年净利润暴跌23.9%,平安一看回本无望,赶紧18亿美元卖给海尔,套现离场。
挑战重重:海尔能玩转互联网吗?
虽然愿景美好,但海尔这波操作风险不小:
1. 互联网基因不足:家电巨头搞线上平台,就像让厨子开网吧——专业不对口。汽车之家用户黏性已大不如前,如何挽回人心?
2. 内部管理难题:平安时代留下的派系斗争、广告毒瘤还没清理,新CEO杨嵩虽是汽车老将,但能否镇住场子仍是未知数;
3. 行业大环境低迷:车企预算缩水,广告投放减少,汽车之家赚钱的老本行——媒体服务收入持续下滑。
海尔收购汽车之家,本质是传统家电巨头在智能时代的“豪赌”——赌“车家互联”是未来,赌自己能跨界打通生态。但这条路,小米走了十年才摸到门道,海尔能否靠买买买弯道超车?答案或许比冰箱制冷速度还难预测。
– 网友辣评:“下次买车送冰箱吗?”
版权声明:本文转载于网络,版权归作者所有,如果侵权,请联系本站编辑删除