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家电 滤芯竟然这么便宜,我们自己 DIY了一台满配净水器!

滤芯竟然这么便宜,我们自己 DIY了一台满配净水器!

这是一台先看自己的净水器。

过去的一年里,在没有打任何视频广告的情况下,我们已经悄悄卖了 5000 多台。

不仅我自己用,给爸妈用,朋友用,公司同事也都买了。

不过依然有很多朋友,对我们这台净水器有很多疑问。比如——

什么是 DIY 净水器,用起来安全吗?安装要注意什么?使用成本能有多低?

当然,还有一个很尖锐的问题:你都卖到一千四五了,这个价格都可以买到很多品牌净水器了,你是不是在割韭菜?

别着急,我们一个个来。

/ 什么是 DIY 净水器

DIY 净水器,一直都存在互联网上。随着净水器行业的发展,出现了很多通用的配件,甚至通用滤芯。

有人发现,自己单独买来这些配件 DIY ,就和配电脑一样,可以更便宜。

而且,品牌净水器,只能用官方的滤芯,更换一次可能就要 ¥700-800 元了。

而 DIY 净水器滤芯则是通用的,换一套的价格还不到一半。

所以,在做完净水器横评的时候,我们就同步启动了 DIY 净水器的评测,但是走了一圈我们发现……没有一个好的!

所以我们就萌生了自己做一个好的 DIY 净水器的想法。

/ 找工厂,我们才理解为啥没人愿意好好做 DIY

刚好,我们所在的珠三角就是净水器供应链的大本营,光是深圳和净水产品相关的企业就有 3000 家。

我们走访了很多企业之后,发现 DIY 是真便宜。网上卖 500 多的,我们拿货成本只需要 200+,这种卖 1000+ 的,实际成本只需要 600+。

但是我们一拆解,发现根本没法用,问题太多了——

参数虚标:标着 800G 泵的净水器,实际是 600G 甚至 400G 。

无正规批文:很多标准件也都是不知名的厂家,没有涉水批文。

材料劣质:作为一个在椅子行业深入了解过塑料制品的人,我打开这些滤瓶的盖子,发现都是有异味的。

这个本能就让我觉得不靠谱、不信任。

这不是个例,我们走了好几个厂,都是主打低价的产品。我就奇了怪了,喝进肚子的东西,怎么就没人加钱,DIY 点好的呢?

厂家的老板们说得很实在:

“好的 DIY 也有,但如果你的料用得跟品牌机一样好,你的价格怎么可能比品牌机便宜呢。品牌机都是靠滤芯挣钱,你机器不挣钱,滤芯也不挣钱,玩啥呢。”

我说,“那行业里没人做贵的 DIY 吗?”

老板说,“贵的也有啊,但他们一般都出线下,因为他们线下的话比较好出货,但线上就根本卷不过品牌机。你要是想自己买个机器回家用的话,我可以推个微信给你。”

没想到,采访了几个厂家之后,他们推的微信,都是一个人,这就很有意思了。同行都说好的,可能真的有点东西。

我们就以买净水器的理由,接触到了这个老板。这个老板确实跟我们之前见过的不一样。

像他做的净水器,线下卖到 3-4000 元,渠道留一半,他自己留一半,也会有些楼盘的生意,虽然量不大,但是利润还挺可观。

在得知我们是大博主,想给家人们谋福利之后,老板很开心。但得知我们是单纯想把这个净水器价格砍一半的时候,就社恐了起来。

真正让我们坐在一起谈的原因,还得是「大环境」啊,某个月大单突然外贸原因,被砍单了,他特意意出来的产能,也没地方用了。

所以,我们才有了坐下来的机会 。

后面的合作来看,同行推荐确实很靠谱。他们的工程师,比我们还适应互联网这种模式,天天泡在群里,甚至大半夜帮我们解决了群里很多 DIY 过净水器的粉丝的刁钻问题。

/ 全面对标品牌机

拆了这么多净水器,好的坏的,我们都有了大致的了解。可真到我们自己来去做,用一句话来概括,就是全面对标品牌机供应链,能顶配就选顶配。

净水器最核心的部分是三种滤芯,PP 棉,活性炭,RO 膜。

剩下的部分,大到洗膜桶,电脑板,小到电源、电磁阀、转接头、水管,我们的供应链能是上市公司,尽量就上市公司。

比如泵,我们选的不仅是一线品牌的强生的,还是静音款,光是这个泵的成本,就比我们拆解过的同价位净水器高了 50% 。

这些净水器的标准件,遵循的就是一分钱一分货,选贵的就完了,麻烦的,其实是滤芯。

比如,PP 棉被用来过滤泥沙、铁锈的。目前市面上有熔喷,针孔,沟槽,折叠。

我们的自己视频就科普过,折叠 PP 棉好。但下场来之后发现,同样是折叠 PP ,里边也有猫腻。

比如层数影响效率,我们把层数增加到了 5 层;高度影响寿命,所以增加了一倍变成 10mm;哪怕是塑料网也别小看,这个也有名堂,我们升级了加厚的龙骨架,可以更好地平均水压,防止凹陷。

既然是 DIY,我们也要充分发挥 DIY 的优势。机器标配的活性炭,我们已经升级到了真的烧结炭了,很多同价位的品牌净水器都还是压缩碳。

我们也给家里有小孩,对水的口味有更高要求的用户,找到了一种韩国进口的纤维和碳的复合滤芯,对于余氯也就是生水味的去除会更好。

注意,他的成本比我们选的很好的烧结碳的四倍了,甚至比湿法的碳纤维还要贵。

但是这个贵,是供应链的价格,关税、运费、手续费、包装费加在一起,我们再留出一点利润,售价都不到 100 元。

卖的比品牌机的压缩碳滤芯都便宜,但是寿命却长了几倍 ,这就是 DIY 的乐趣了。

只要有好的,我们尽量就上好的,但是唯独到了最核心、最贵的 RO 膜部分,我们做了一个违背 DIY 祖宗的决定——在通用的滤芯里面,做了「定制」。

当然也要强调一下,我们定制的只是 RO 的膜,而不是机器,所以如果你有条件去买更好的 RO 膜,我们的机器仍然是可以兼容市面上的通用滤芯的。

这是 DIY 净水器的一个精神,我们绝对不会做任何滤芯上的绑定。哪个便宜、哪个放心、哪个信任,你们就用哪家的。

其实滤芯厂家都有自己卖通用滤芯,但是膜片数量和级别是定死的,更好的膜片自然会留给品牌去用。

想要定制,抱歉,没人陪我们玩。而真正愿意配合我们的只有国内的品牌海纳。

既然走定制,我们肯定是希望通过定制,超过一线品牌的用量和品质的。

RO 膜是净水器最核心的部分,是迄今为止我们人类目前量产的最高过滤效果的滤芯了。

按理说,脱盐率越高,滤芯成本也就越高,但是出水量就低。我们选的是兼顾脱盐率和通量的中高端膜,剩下的就是增加它的面积,面积越大,寿命越久,出水量也就越大。

这里,我们也解锁了个新知识。

因为很多品牌提到滤芯面积的时候会提到页数,比如 12 页、13 页,我们会乘以每一页长宽,算总面积。

但真的和滤芯厂的总工交流之后,我们才发现,总面积这样的算法也是不太对的。

因为滤纸是需要用胶水封边的,所以要减去胶水的边框,剩下的才是真正的有效面积。

大家可以猜猜,是宣传 13 页的短滤芯有效面积多,还是 8 页的长滤芯多呢?

其实是差不多的,因为页数多,其实胶水的面积就会更多。

所以我们又改回了这种 8 页长滤芯方案,有效面积是 2.8m²,在深圳的出水量可以达到 1200G 以上。

那在滤芯上,大家问我们最多的就是:很多品牌写最贵的 RO 膜可以用 5、6 年换一次滤芯,为什么我们在产品页里只敢去写 2 年呢?

这里面猫腻就可就不小了。

首先给大家普及一个概念,国标要求测试水的总硬度是在 250 左右,这比大部分地区的水质都要更硬了。

在这个条件下, 要保持 85% 以上的脱盐率。

大部分厂家用了 10 吨左右就掉到了 90% 以下了,这就意味着 2-3 年左右就必须得换滤芯了。

那这种宣传的「五年不换」是怎么做到的呢?当然不会用国标的水,那用的什么水呢?

欸,不告诉你。

抛开水质,谈寿命,就是耍流氓。

如果测试的水质是纯净水,理论上永远不用换 RO 膜了对不对。

既然行业里没有统一的标准,我们就用检测盖章的水效报告的结果。

6 吨之后,国标要求电导率 85%,我们做到 91%,总硬度要求 90%,我们做到了 92.7%。

而且,这个报告还直观地标注了四个阶段的下降数据。如果品牌真的对自己的滤芯有信心,请你们也公布这个直观的数据给到大家。

在水路结构上,为了解决早上第一杯水 TDs 过高可能有陈水味的问题,我们就参考了 352 的思路。它是我们横评中市面上 3 种 0 存水方案中效果最好的。

像 352 这种品牌机可以自己开膜,把水箱内置在机器里面,非常的优雅。

我们只能通过一个外置的压力桶来实现这种真正意义上的 0 存水功能。

从美观角度来说,这确实是一个很大的缺点,大家买的时候一定要注意一下,橱柜下面空间是不是够放这个洗膜用的桶。

其实之前的部分都还好解决,本质上加钱就好了。但我们也遇到了一个加钱也不好使的问题——要不要后置活性炭?

我们在做横评调研的时候,无论是论文,还是行业内的一些专家,都提到活性炭会被出水口爬过来的细菌污染,所以最好不要加。

但是工厂老板就建议,最好还是上,他们在售后中,就遇到了很多对水的味道的反馈,用户说喝起来有很涩的生水味,只要加一个后置活性炭,可以很好解决这个问题。

这样的选择就很难做,一方面是售后风险, 一方面是用水健康风险。

不瞒大家,光是这一个问题,几乎就让我们项目卡了将近两个月。

最后我们从国外找到了一种方案,除了有日本的活性炭,还加了一段韩国进口的「超滤」,用来保护活性炭不被细菌污染。

大家可能不知道这样有多奢侈,很多奶茶店是用超滤过滤水的,而我们用超滤来保护活性炭。

虽然是贵了点,这也是目前我们所能找到的、想到的,兼顾用户体验和用户安全的方案了。

/ 这样一台净水器,先看准备 “割” 多少?

好了,终于来到了这个最微妙的问题。这样一台净水器,我们准备 “割” 多少?

这台滤芯、水路和用料几乎都堆到顶的 1000G 净水器,光是 BOM 成本已经超过 ¥1000 了,这还不包含包装、运费和售后。

而且为了正常上市,我们和品牌一样拿到了相关的批文和手续。

如果按照卖线下渠道的逻辑,2 倍定价就要卖 3000 以上,至少 50% 的毛利要给到渠道,自己拿剩下的 50%。

按照电商的逻辑,1 倍定价也要卖到 2000 以上。毛利率 50% 以上才能保证不赚不亏 ,其中 30% 的毛利要留给平台用来上架,以及投流等等很多广告的费用。

而我们自己做视频,其实可以省掉这部分费用,所以,我们最终按照 20% 左右的毛利来定价。

我可以很负责地说,没有多少品牌敢定这样的毛利空间。当然,大家也知道小米的雷总只有 5% 左右的综合毛利,为什么我们不和大家交个朋友?

因为我们做净水器的初衷不是交朋友,就是为了挣钱。我们需要利润去解决一个问题,就是关于我们自主内容的商业化。

什么决定了一个博主的时间线上的内容质量呢?

短期是作者的「初心」,而长期其实是能不能通过做对用户有用的内容挣到钱。

而博主现在最简单的挣钱方式,就是出厂家需要的视频。

当一个创作者,做自己内容远远不如和厂家合作挣的多的时候,会发生什么呢?

「他变了」。

在面对一件收益很大,一个事情收益很小的时候,每个人都会不自觉的倾斜自己的天平。

有人说,你做内容的「初心」呢。在做先看前,我做了 5 年完全没有商业化合作的账号,而我最大的教训就是——商业的问题,就应该回到商业本身去正视它、思考它。

如果从商业本身的规律来看,厂家之所以选我们合作,是不是意味着优质内容本身就具有极高的「商业价值」?

而我做先看,在 B 站一路出视频的过程中,我发现从人体工学椅也好,从净水器横评也好,选出好的产品卖给有需要的用户,虽然第一个月的收入远不如和品牌合作,但是只要耐心一点,借助越来越多的平台工具和成熟机制,我们在第三个月和四个月,就可以和品牌方合作赚的一样多。

甚至在第二年 ,我们净水器的收入已经远远超过一期合作的商单。

我们真的看到了一个巨大的机会,就是做那些对消费者真正有用的内容,并且通过 B 站成熟的视频带货机制,是完全有可能让我们这些做内容的人,把「甲方」重新从「厂家」 变成「视频前的各位」。

关于作者: kejiwu

热门文章

发表回复

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。 必填项已用 * 标注